黃土水 台灣第一位雕塑家
(1895年7月3日-1930年12月21日)
1911 大稻埕公學校畢業
1915 國語學校師範部畢業(現國北教大)
1915 國語學校師範部畢業(現國北教大)
畢業後於母校大稻埕公學校任教。
1917 赴日留學東京美術學校,
為第一位東京美術學校台籍生。
1920 以《山童吹笛》雕塑作品入選第二屆
日本帝國美術展,為台灣人第一位入選
帝展的藝術家。
並陸續入選第三、四、五屆帝展
1930 病逝於東京池袋寓所,年僅36歲。
被稱為「臺灣藝壇的麒麟兒」、「天才雕塑家」、「臺灣雕塑史上的永恆光芒」、 臺灣「「新美術運動」黎明期偉大的雕塑家」
知名作品
山童吹笛(1918)
石膏像,入選1920年第二屆帝國美術院展覽會,為臺灣藝術家首次入選日本最高權威美術展之例。原作下落不明。
甘露水(1919)
大理石雕像,入選1921年第三屆帝國美術院展覽會。原藏於台灣省議會,之後下落不明。
少女胸像(1920)
大理石雕像,黃土水致贈母校大稻埕公學校(現台北市立太平國民小學)典藏。
擺姿勢的女人(1922)
入選1922年第四屆帝國美術院展覽會。原作下落不明。
郊外(1924)
入選1924年第五屆帝國美術院展覽會。
釋迦出山(1927)
受臺北龍山寺委託製作。原作木雕像毀於1945年台北大空襲中,後由倖存之石膏原模進行翻鑄,分別典藏於台灣省立美術館(現國立台灣美術館)、台北市立美術館、高雄市立美術館、國立歷史博物館、艋舺龍山寺、台南開元寺、黃土水家屬。
水牛群像(1930)
石膏浮雕,黃土水生平最後的大作,亦為最為知名之經典作,列為國寶。
原作嵌於台北中山堂後廳壁上。